琴棋书画的格式是ABCD并列式,与此相同的有很多,如果考虑到词性(动词),则有:吹拉弹唱、唱念做打、吃喝嫖赌、望闻问切、衣食住行、穿凿附会、摸爬滚打、漂泊流浪、关停并转、生死存亡......
“辨证”是辨别证候之意。同一种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所以医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对症下药”,而不是“对病下药”。例如,有几个人在同一间房子里受凉感冒了。由于各人体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原居住地不同,所患的感冒症状也不同: 有身体发热的,有没发热的,有怕冷的,有不怕冷的,有怕冷同时发热的;有出汗的,有不出汗的;有吐痰的,有没痰的;有痰稀白的,有痰浓黄的……。如此多种症状,治法当然不同,这即是中医的对“症”下药,而不是对感冒这个“病”下药。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而不是辩证***治。
应该是辨证施治的辨。因为辨证法的辨辨,是指辨证的方法,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营卫气血辨证,三焦辩证等等等。辨证施治的辫是根据四诊八纲,阴阳五行理论进行辨证,然后进行施治。所以同样悬辨,但二者是绝然不同的。
(谢谢邀请)我认为辩证的辦的是:“症”。中医通过四诊要辨别病症的性质,辨别此症在八纲的所在,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就是症的性质,和症的所在经络位置,才能考虑论治即用药,或治疗方案。
网络问诊能代替部分线下问诊的功能,但是绝对不能取而代之。
不得不承认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通过互联网实现诊疗,沟通医患关系、了解病情、提供医疗建议也越来越普遍。但是普遍集中在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是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多一些,对疾病发病的原理,和防治手段介绍的多一些,而一些用药的建议就很少了。
为什么?如果医生在网络上给人开药,可能存在法律上的一个真空地带,可能因此担上刑事责任。
另外一点,现实生活中的医疗行为往往是医患“面对面”,可以通过触诊的方式去了解病情,并可以通过更细致的问询,来获得患者的反馈。而在网上问诊,往往会有一些遗漏和疏忽,容易导致对病情的误判,那么这种风险性也是存在的,也是不利于患者获得相对比较科学、权威、准确的诊疗的。
网络问诊,不适合于急症。
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往往网上问诊只能是对术前的一些准备和注意事项有所交代,而不能真正转化成线上的一种医疗行为。
不管怎么说,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医患关系是有所促进的,对医疗的普适化、医疗***的均衡化是有好处的,是社会需要和认可的,需要医患共同来打造一个清朗的、有序的、专业的网络诊疗空间,也少不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不能让庸医和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蒙混骗钱。
您好,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网络问诊是依托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优势,比如方便患者就医、医生问诊,省去了排队、挂号等各种耗时费力的低效过程,有着线下就诊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问诊固然方便,但是确不是主流,无法替代线下就诊。线下就诊能够使得医患充分交流,直接观察患者的症状,容易准确判断,而网络问诊跨域了空间的距离,医生只能凭借患者对自身症状的形容去诊断,难以形成整体把握。而且对于重症患者,需要住院观察治疗,线下就诊十分必要。
所以,网络问诊无法替代线下就诊,只能作为***诊疗手段存在。
网络问诊的平台现在有很多,我也曾参与体验过,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文字交流不如当面说话。
文字交流毕竟速度有限,所以信息交换相对效率低,有时候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其次由于看不到表情、也听不到声音,难以准确把握对方的语气和重点,有时容易造成误解。
2 看不到病人。
医生给病人下诊断,亲眼看到病人是最重要的。 患者的年龄、性别、身材、体态、行走姿势、面容表情、气色、说话声音......这些信息对于医生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协助诊断的依据。网络问诊,仅仅通过文字交流,这一大块信息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医生的误判。
3 无法进行“触诊、叩诊、听诊”等检查。
即使有些平台开通了***问诊交流的渠道,部分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但是还有一道不可越过的障碍,就是无法做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的手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其重要性不亚于B超、CT等检查。这个环节,通过网络无法解决。
许多人都以为医生诊断病情只要看化验检查结果就可以了,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 医生诊断依据的最重要来源,是通过问诊得到的患者病史;其次是对病人的观察和体格检查;再次才是化验检查。把上面的信息综合,才有可能得出相对靠谱的结论。网络问诊在以上环节的缺陷,决定了它不可能替代线下就诊的地位。
1 当然、不是所有的病一定都需要当面看。当病情比较简单的时候,通过病史就能得出初步的结论。或者像皮肤病,诊断只需要几张清晰的照片,这个时候,网络诊断就可以体现出其快速便捷的优势。
说实在的真的无法替代。之前也有通过网络给别人做咨询。即便是***,因为网络传输和光线的作用。望闻问切很多地方还是不能替代的。而且客观检查和主观陈述中间是有差距的。网络上能够做到的是有确切的一些检查结果,结合问诊主述等因素后给予一些指导。而且受到网络打字和***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很多的误差。 后来因为误差太大,效果受到影响就关闭了一些线上服务号。偶尔给一些常规化的指导,个性化的还是建议线下。
网络问诊是一个新兴的老行业,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网络中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是也可以由面诊和舌诊的图片,通过对病人的详细询问,结合整体症状,也可以达到网络诊断疾病的目的,当然这种诊断方法也有些欠缺,不能进行脉诊的诊断,不如线下诊断的全面,应该说网络问诊不如线下诊断好,但是通过细心的问诊,也可以弥补网络问诊的不足,综合辩证以后,就能达到线下诊断的效果,这需要病人和医生的真实配合,就可以替代线下就诊,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也变得小了,山南海北的人可以相见就见、想聊就聊,***、语音、文字都可以,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如同在眼前一样,所以为网络问诊提供了方便,这也是传统中医搭上了科技的快车,使得中医的网络问诊变为现实,相距很远的人也可以从网上问诊,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可以充分展现医生的能力,也是中医发展的一个趋势。
中医的诊断需要望闻问切,一个好的中医也就是邻里乡亲受益,相距很远的人也没法看,这样网络问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网络问诊也有不足,这就是不能进行脉诊的诊断,不能通过把脉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情况,其它的诊断并不影响,中医治疗和诊断疾病是整体观,并不是单独从脉诊上看病的,只所以有的人感觉到脉诊的神奇,是因为在脉诊的同时,已经把疾病的整体症状掌握的差不多了,再通过脉诊进一步确定,所以中医有:“症有***凭其脉,脉有***凭其舌”,因此脉诊也并不是多么重要,也可以通过其它的症状,来断定疾病的性质和疾病的部位,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比较难以判断的疾病,可以用药以试。
中医有:“有形于内,必形于外”,是通过病人外表的情况和症状,来判断内里五脏六腑和气血的运行情况,是由外及里的诊断,这种诊断方法,也不见得每一个医生都判断的那么准确,即使有一样的症状,不同的体质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同样的药材用到不同的体质,就会发生不一样的效果,况且人的耐药能力也不一样,所以一般的中医大夫在开方时,也会都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刚开始用药会开3~5副的中药,然后等病人吃完药再调方子,这也是一种试药的方法,看看病人吃药后的反映情况,再调方子就会效果很好,实际上也是医生和病人的信息交流,医生是从外向里看,吃药后再把病人内里的情况反映出来,这样再调方子,效果会比较好,一般刚开始的用量都小,也就是领路的意思,这些都是对比较复杂疾病的诊断方法,比较明显的疾病,直接治疗就可以。
所以网络问诊是可行的,在不方便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网络问诊治疗疾病,这就需要病人提供面相和舌苔的图片,再把具体症状说清楚,当然有很多病人说不清楚自己的主要症状,这就需要医生仔细判断、整体辩证,网络问诊虽然不如线下方便,但也是一个很好的看病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医网络问诊,因为中药的辩证用药是比较安全的,避免了一些有毒的药材,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有毒的药材虽然也可以治病,但是对身体的损伤太大,还是不用为好,药食同用的药材,即可以保健养生,又可以防病治病,所以尽可能不用有毒的药材,这也是网络问诊所注意的问题。
我是民间中医,虽然不能直接为大家看病,但是可以帮大家解除疑惑,为大家保健养生提供些好的方法,能给大家解除痛苦和让人不生病,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