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其实就三点:一:增加我们的知识
二:提高自己动手能力
三: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
详细的你可以看看下面的资料:
“手抄报”的意思就是用手亲笔抄写的报刊,但是每一份手抄报的后面都包含着编者的辛勤劳动和聪颖的智慧。它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它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手抄报能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有谁能在不喜欢的方面有所发展和造就?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兴趣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下只是抄课文,写字词,为了巩固所学的字、词、句,不知要抄写多少遍。这样地机械重复,枯燥呆板,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教师的观念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大胆地走向课外。因为自己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
“手抄报”这一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手抄报”的内容哪里来?于是学生们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大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记得我小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互联网。老师也留手抄报的作业,不过大部分这类作业是“暑***”或“寒***”大作业。
这种手抄报,我们都自己设计一个报头,比如“太阳报”“春晖报”,用水彩笔设计出来以后,在用尺子列出各个区域,每个区域用笔手写上资料。基本上从课本上、报纸上、杂志上摘抄。那个时候有《读者》这个杂志,上面很多美文,还有小诗、哲理故事等等。
然后就做好了,签上名,交给老师。自己认真完成的手抄报,现在回想起来,对自己的帮助在于:
(1)***集数据的能力。
(2)排版组织的能力。
(3)绘画、写字的能力。
每个手抄报都想方设法找个好文字,这需要***集数据。报纸划分几个版块,每个版块放什么内容,这也需要考虑。另外还要在上面绘画,写字,都很认真的。
谢谢邀请。
我作为老师,也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信息***集能力,绘画能力。还是很有用处的。
要办一份手抄报,首先你就要思考以什么为主题,搜索什么样的内容,分成几个版面,如何插图等等。有这样一个全面的思考之后,再动手搜索内容,设计、摘抄、插图。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能得到一份完整的手抄报。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得到的锻炼太多了。
在以前,电脑不普及的时候,这些内容都是从各类报刊杂志上摘抄的,现在电脑普及了,想找些什么内容,可以直接从电脑上搜出来,这样更加方便了。不要以为这样学生得不到锻炼,不管是从杂志上摘抄,还是从电脑上摘抄,学生都要经历一个筛选、区分、再加工创造的过程,这就得到了锻炼。
题主说“学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恐怕是理解有误,主要是让学生去做的,家长可以指导,但不要越俎代庖,要是你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交给孩子一张完整的手抄报让孩子到学校去交作业,那就真的没有一点意义了。
谢邀!
学校为什么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抄报呢?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呢?其实学校这么做,也是想让家长帮助孩子,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有兴趣去做。而让孩子独立去完成手抄报,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手抄报的内容从网上搜索的,然后手写抄下来,这看起来确实没什么意义,完全的***粘贴,应付了事。但是这也需要孩子***集数据,无论是从网上,还是从杂志上***集相关的数据,文字性的内容,也要对手抄报进行排版,还有绘画,都需要孩子的耐心和兴趣。孩子完成手抄报,自己也深有体会,也有兴趣去做,能力也提升了。
手抄报不仅仅是老师布置孩子的暑***和寒***作业,也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测验。记得我小时候,做手抄的时候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拿几本杂志,水彩笔,铅笔。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画着画。最后在手抄报右下角牵上自己的名字和班级,老师把我们做的手抄报拿出来比较,看哪个字写得好,画画的好,放在教室楼道外面展览。
这对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