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一是酿酒文化,二是酒桌文化,酿酒文化太专业,大部分时候一提起白酒文化,就是指酒桌文化。
七哥是山东人,山东酒桌文化盛行是出了名的,我觉得可以谈谈山东的酒桌文化。
山东人喝酒,在正式场合,必喝白酒,喝啤酒都是冒犯,啤酒是不能上酒桌的。
喝酒分敬酒和劝酒。
开场一般是敬酒,趁大家肚皮尚空之际,赶紧先敬酒,晚辈敬长辈,乙方敬甲方,下级敬上级,酒过三巡之后,然后就是平级之间互相喝酒了,这里面可能有敬有劝,也算是互相较量,好了,又酒过三巡。这时候,也就是才刚刚喝到四分,大战才刚开始开幕。因为喝的都差不多了,下面基本就只剩下劝酒了。
劝酒,才是真正的大学问。这里面有心理的较量,有道理的较量,数不清的正理和歪理,能上场的基本上就上场了。
酒桌上,如果没有人喝醉,那基本上是失败的酒场,主人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当然,现在好多了,上去十年二十年,在大街上看见有人醉倒在路边,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其实酒桌文化,总结起来,酒不过是一种媒介而已,通过酒传达的信息才是关键。
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其源头———酒,最早期的记载可追溯至甲骨文时期。而酒产品的发展历史中,在其制造、销售、消费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独特的产品特性和社会功能,我们将这一系列过程中所衍生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统称为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载体,始于夏商,盛于唐朝,延续至今。酒文化在唐朝发展空前,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均发挥其独特作用。这一时期更是涌现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一代文学大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诗》5 万余首诗歌中就有 6000 余首与酒有关。而宋元明清各种文体中关于酒的诗篇、散文不计其数。
酒文化不等于白酒文化。
高度白酒的流行,特别是在文人士大夫中的兴起要到清朝,而工业化的酿造才是白酒流行的根源。所以白酒文化的盛行也是民国开始到新中国建国之后才兴盛。
白酒文化没有与文人相挂钩,反到是成了官场文化的代名词,这是时代的大背景下的产物。所以白酒文化是一种相对于传统酒文化变异的文化,可以理解为官场文化、商场文化的民俗文化。
白酒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丰富人民生活、繁荣市场的作用。从古代到今天,白酒的文化一直在我们心中,白酒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儒家就比较讲究“酒德”,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酒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喝酒误事。历史中,生活中比比皆是。历史上张飞醉酒失徐州,生活中,喝酒打架斗殴,伤人,伤性命的,小酌怡情,武松喝酒打老虎,留下美名。等等,
白酒文化就是酒文化,不需加个白字。在欧洲文化中,酒神是和美神一样重要的存在(同等地位),酒神意味着快乐。中国的酒文化亦是如此,不仅贵族喜欢长夜之饮,如商纣王、齐桓公、楚庄王等等,还有齐国千杯不醉的淳于髡。民间社日、己日,亦有乡宴,“家家扶得醉人归”。
中国酒文代的第二个特点是祭祀,不管是祭天地还是祭祖宗,少不了酒。
中国酒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礼仪,即招待宾客,因此产生了各地不同的劝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的第四个特点是文人聚会饮酒,像曹操、曹植、孔融、竹林七贤、刘伶、王義之、陶渊明、李白、杜甫、饮中八仙等等。酒后能产生好的诗歌和好的书法作品。
我的拙见:
一,与政治挂勾的谋略文化,如"鸿门宴",项羽请兄弟刘邦喝酒,喝酒也是喝酒,可项庄舞剑,意取老刘项上人头。喝这样的酒,喝的是江山社稷,血流成河,成王败寇。这样的宴席需要讲胆色也需要讲脸皮,人不要脸最无敌,当项老大捉住刘邦老父要挟他杀来熬汤喝,他竟还叫项羽别独吞,给他也分一杯。遇到这样的对手,十个"鸿门宴"也不够他喝的。如″青杯煮酒论英雄",胆小的刘皇叔喝的可是五马长枪,幸好落地的筷子救了他,酒煮青梅,煮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还有"杯酒释兵权",谈笑间,皇袍加身的赵匡胤就取了兵权,全靠这酒做媒婆。无酒不成宴席,有酒搞定天下。
二,庙堂祭祀,庆典的笼络文化,入世文化,无酒不成宴席,这样的场合如果没有酒,那是不存在的,没有酒,就少了气氛,少了庄重和***。
三,江湖乡野的侠义文化,出世文化,如一壶浊酒喜相逢,如歃血为盟就是喝的义薄云天,生死快意。
四,诗书琴棋花文化,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将进酒》,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酒是美好的,与明月在一起;酒也是奢侈的,酒池肉淋,与肉食者在一起。
五,酒文化的形成与也域,民族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特殊的地域,民族就有不同于其他地域,民族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非一时能讲完。找一个研究酒文化的专家,或许可以讲上几天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