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斩将七言,过关斩将七言诗句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11-08 6 0

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应归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电影,即《少林寺》。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间传说已经开始流传,只是受众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宣扬和追溯少林寺武术的著作中。这个传说的雏形应该是从明朝就开始了,但直到近代,这个传说才终于成熟,并被搬到了荧幕上。但是具体的***可以追溯到这个故事:

“少林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势力割据,纷争不断,李渊参加起义建唐。在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阳也称帝了,立国号为郑。一山不容二虎,李渊怎么可能放过王世充,于是李渊派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王世充能够雄霸一方自然不是愚不可及的人物,做了一些“军事战略部署”,和侄子王仁则二人一起领兵对抗李世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一路过关斩将,胜仗连连。不料,此时杀出个程咬金来——窦建德领了十余万兵增援王世充,这个仗就变得艰难起来了,李世民就吃了败仗。

过关斩将七言,过关斩将七言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三棍僧救唐王”

据传说,就在李世民焦急难眠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战事、也在替李世民担忧,这群人就是少林僧人。这里就不得不说王世充“优秀”的战略部署了,他将僧人的寺产占为已有改为军事基地,这引起了僧人的强烈不满,僧人们希望李世民赶跑王世充。看到李世民陷入困境,他们暗中贿赂王仁则手下的州司马赵孝宰,出其不意来到王仁则跟前,制服其护卫,打开城门,将王仁则送给李世民。李世民入驻城中,当机立断围击窦建德军队,这场战争最终以王世充投降告终。

就所谓后来演绎成为“十三棍僧救唐王”。这当然是故事了,大家不必当真,因为唐王不是几个和尚救得了的,李世民是武艺超群,李世民是当时天下无敌的神箭手,他有个大将叫尉迟敬德,尉迟恭,马上的枪法是天下第一,而他和尉迟敬德两个人经常去冲战,不知有多少次,每次都是他们俩出来挑战,一个凭着射箭,一个凭着马上的马术,当时叫马槊,马上长枪,那是天下无敌的,而且唐太宗身带几十万大军,绝对不会出现某一个危险,靠几个人去救,那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可能出现的事情。

过关斩将七言,过关斩将七言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征战中的李世民”剧照

当年的一部《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少林寺僧人武艺高强,甚至国外友人也有想去少林寺学习武艺的想法。伴随着《少林寺》电影的火爆其中的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其实在少林寺未拍成电影之前,人们对十三棍僧保唐王的故事也略知一二,真正让大江南北的人们熟知这个故事的是《少林寺》的播出。那么李世民当年真的被少林寺十三棍僧救过吗?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致使群雄并起,经过多年的战乱最后形成了以李渊为代表的***和王世充代表的郑国进行对战。

过关斩将七言,过关斩将七言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古两军交战敌情是重中之重,在军事情报上可以说双方势力进行多次角逐,王世充和其侄子王仁则恐怕有唐军奸细混入郑国之地,随即以宁抓一千不放过一个的策略进行大肆抓捕可疑之人。

很不幸当时混入人群之中的唐王李世民被王仁则擒获,李世民在被抓之时恰巧随身携带的玉玺掉落。玉玺不知为何最后落入少林寺僧人手中,并认出上面刻有李世民三字,判断出李世民被王仁则擒获,李世民在当时已经甚的民心,自然少林寺随即派出十三棍僧前去营救唐王。

至此十三棍僧保唐王大戏上演,最后经过十三棍僧的艰苦血战救出唐王李世民并抓获王仁则。

其实十三棍僧保唐王只是杜撰而来的故事,此故事明显不值得推敲。

首先在十三棍僧保唐王的故事中,李世民封号为唐王,熟知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在李渊称帝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王,所以这里的唐王之称呼明显已经告诉我们十三棍僧保唐王只是故事。

其次,以李世民在唐军的地位,断然不会出去打探军情,这是斥候所做之事,李世民不但贵为秦王也是一军之统帅必然不会亲自去打探军情。

另外,李世民随身不可能带着玉玺,并且李世民在历史之中并非文弱书生,李世民也是骁勇善战之人,怎么会轻易被王仁则抓获。

古代别说十三棍僧保唐王对战的是千军万马,那怕是上百拥有武器的将士足可以轻易斩杀以棍棒为武器的武僧,那怕十三棍僧武艺在高也不能是正规军的对手。

提到少林寺,人们很容易会想到武林泰斗、七十二绝技、铜人阵、13棍僧(不是12棍僧)等词汇。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少林棍法的传说起源于明朝,更没有少林武功的相关记载,而且是为了从王仁则手中夺回少林寺的产业,这才助李世民的唐军攻打王仁则的。

也就是说,少林寺既没有12棍僧,自然也不会有12棍僧救李世民了。而这一切,主要源自上世纪八十年的***剧《少林寺》、《少林寺***2: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一些武侠***。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李世民与所谓的“少林寺12棍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在目前的正史中,根本找不到李世民与少林寺12棍僧的记载,而李世民与所谓的“少林寺12棍僧”的事迹,则主要出自少林寺碑碣中的铭文,即:《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以及《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记载。

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建立***,次年王世弃在洛阳称帝,立国号“郑”。

正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李渊派李世民领军讨伐王世充的郑国,而王世充则派侄子王仁则带军于柏谷坞修筑要塞,与洛阳形成犄角之势。

当时,王仁则便将紧临要塞的少林寺也纳入了要塞的防区,并且侵占了少林寺的上千亩良田,给少林寺僧人们的生活生存直接造成了极大影响。

无奈之下,少林寺的僧侣们只能隐忍下来。但是,当李世民的唐军打到柏谷坞时,一些僧兵早已对王仁则陈军的残暴忍无可忍,便决定冒险助秦王李世民一臂之力。最主要的是,少林寺担心李世民的唐军击败王仁则后,王仁则的占领区自然也就归唐军所有,而少林寺也就会彻底失去原来的上千亩良田。

621年4月27日,原本就对陈军的部署很是熟悉的少林寺僧兵们,经过数日精心准备后,在王仁则的州司马赵孝宰的内应下,一举攻破了柏谷坞(城)要塞,并且将活捉的王仁则送到了李世民的营帐。

同时,此举对于李世民击败窦建德的援军,也起到了较大的助力。因此,李世民大喜之下,派李安远前往少林寺,赏赐13位僧人僧袍各一袭,即: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僧惠普、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