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之怨不共戴天的意思,睚眦之怨不共戴天什么意思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12-23 1 0

范雎是小人吗?他的历史功劳和张仪相比,哪个更高?

范雎不仅是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政治谋略家。当时秦国的秦昭王就给予了范雎最高的褒奖:“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 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可以看出,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对于范雎的历史贡献,都是有目共睹、无须争论的。

那么从私德的角度考量,范雎是小人呢?在我看来,根本不是。

说范雎是小人的,无非是因为他做的三件事,一是建议秦昭王废太后,逐四贵;二是羞辱须贾,逼死魏齐;三是除掉白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这三件事情上,范雎是否是小人所为?

睚眦之怨不共戴天的意思,睚眦之怨不共戴天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昭王是在其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的帮助下,继位当上了秦王。秦昭王刚继位的时候才十八岁,就由宣太后主政,魏冉辅政。宣太后重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范雎建议秦昭王收回宣太后等五人的权力,以免遭受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王***纳了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驱逐出首都咸阳。

后世的司马光说:“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真倾危之士。司马光在此诋毁范雎,实在太过偏颇。当时的秦昭王已经60岁了,名义上是秦国的最高统治者,但42年来却饱尝太后和穰侯的擅权掣肘之苦。范雎真正地为秦国的长治久安考虑,帮助秦昭王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权力。再说,秦昭王及范雎并未对太后他们进行清算,只是让他们交出权力,安享荣华富贵。在这件事上,范雎是真正为国谋划,避免了秦国陷入战乱、纷争的危险,为秦国兼并六国打下了更好的权力基础。

范雎原本是在魏国为官,因为遭到恶人迫害,后来是历尽千辛万苦才逃到秦国,在秦国当上了相国。当魏国的使者、也就是范雎的昔日仇人须贾拜访秦国时,范雎***装落魄,须贾因为恻隐之心送了一件袍子给他,无意间的“恩”才捡回一条性命。但范雎使计百般戏弄、羞辱了须贾。秦昭王听说后,又亲自出面,向平原君、赵王、信陵君索要当初迫害范雎的魏国宰相魏齐,魏齐走投无路,被逼***。

睚眦之怨不共戴天的意思,睚眦之怨不共戴天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司马迁说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那么在这一点上,范雎是否是小人得志后的打击报复呢?否也!要知道,当初范雎在魏国,遭到须贾和魏齐的陷害,遭到毒打后,须贾他们以为范雎死了,就将他扔到厕所里。须贾他们还往他的身体上解小便,同时派人盯着,防止他复活。当时须贾他们不但要置范雎于死地,还要让他不得好死。范雎也是死里逃生,后来想尽办法才逃到了秦国。可以说,范雎和须贾他们之间是不共戴天之仇,搁在任何人,都会以牙还牙。范雎在这件事上做得有理有据,大节不亏,绝非小人得势之后的打击报复。

范睢和张仪都是得志之后,报复心爆棚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里受到伤害之后,把对祖国的好感全部抛到太平洋里面去了。

在受尽屈辱之后,他得到朋友郑安平的帮助,随秦国使者王稽一起到了秦国。

睚眦之怨不共戴天的意思,睚眦之怨不共戴天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王求贤若渴,范睢赶到点子上。

1,当然的秦国是外戚专权,秦昭王的舅舅们和母亲宣太后几个把持朝政。

范睢对大王说,大王应该把权利拿回来。要不然你就歇菜了。难道你被凉拌黄瓜这么久上瘾了吗?

于是秦昭王拿回了权利,品味了权利的滋味。

2,范睢对秦王说,消灭关外那些诸侯国,先要稳定住远方的齐国燕国,然后找邻居打,这样用不着多跑路。于是,范睢帮助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基本政策。

秦王从此出关,打起来顺手多了。这是范睢对秦国的最大贡献。

3,范睢把白起搞下了台,接着又把白起搞死了,逼迫自己在魏国时期的老板魏齐***了。

4,邯郸之战,范睢的朋友郑安平打不过顽强的赵军,把自己带来的二万军队投降了赵国。范睢受此牵连,下台。

范睢,睚呲必报是大丈夫,和张仪比其功业,个人认为是持平,张相连衡治六国,范相远交近攻治六国,所以以二人,对秦统一六国,作出的贡献都是,居功至伟!总之,时势造英雄。

按史论张仪应比范睢高!?其实不然写历史的与创造的结论殊异。就看后人用何视角去看、来扬弃,有时候实用主义往往占上风。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众说纷纭吧。

范雎和张仪一样,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惠文王时期,张仪积极***取连横事宜,以此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免去了大祸。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并提出“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然而和张仪相比,后人对范雎的评价却并不高,甚至一度觉得他是一个小人。那么范雎真的是小人吗?

范雎入秦之前,在魏国当差。齐襄王看中范雎的口才,便给他送了礼物。须贾知道这件事以后,怀疑范雎通敌,于是就告诉了当时魏国宰相魏齐。魏齐听说了以后将范雎打了个半死,范雎装死才躲过了一劫。这就是范雎入秦前的故事。

后来范雎来到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便利用秦国强大的国力,胁迫魏国交出当日迫害他的凶手。最后魏齐在惊恐交加之下,绝望自尽。这就是范雎睚眦必报的故事。

也许有人觉得范雎此举只是报仇,理所应当。确实,如果仅仅依靠这件事就贬低范雎,未免过于武断。然而事情还远不止这些。

在范雎入秦之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那就是穰侯遇到了范雎的车马。穰侯此人,最是痛恨游说之人。因此,当范雎一行人被穰侯看见后,就亲自查看车马内是否有游说之人,也就是范雎。虽说范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了一劫,但是其内心肯定对穰侯产生了不满。果不其然,范雎在取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

因此,说范雎睚眦必报并不是冤枉他。

大部分人觉得范雎是个小人,并不仅仅因为他睚眦必报,而是因为他间接的害死了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