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被除掉,表面原因是自己屡犯错误,被人诟病。深层原因其实是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大贝勒”权利的一步重要操作。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拥立为皇帝。然而他这个皇帝在即位之初,却是个空架子。努尔哈赤立下规矩:“和硕贝勒可参国议政”。到了皇太极这里,这几个和硕贝勒就跟皇太极平起平坐,“坐南炕”议事了。
“四大贝勒”除掌握正白旗的皇太极,成为皇帝外,其余三人,代善一家掌握着两红旗,阿敏是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都是手握重兵且战功赫赫的主,对后金***的功劳甚至比皇太极还要大。皇太极想要真正掌权,“削藩”是势在必行。
拣柿子挑软的捏,三大贝勒中,阿敏实力最弱,没什么头脑,多有抱怨,且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就先拿他开刀。
阿敏,努尔哈赤帐下四大贝勒之一,人称“二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努尔哈赤最初跟舒尔哈齐共同掌兵,后来,二人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设计将舒尔哈齐和他的大儿子杀掉。将他的二儿子阿敏抚养在身边,视如己出,阿敏也屡立战功,深得努尔哈赤喜爱。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仗着“二贝勒”的地位,屡次触怒皇太极,主要有三次。
1627年,皇太极令阿敏和岳托去攻打朝鲜,临行嘱咐他们,只要朝鲜方面投降,派人缔盟,就停止攻击。阿敏等人一路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朝鲜国王李倧派人乞和,阿敏不准。李倧又派他的族弟来设宴赔罪,皇太极又急下圣旨停止攻击,阿敏才作罢。
岳托等人要回师,阿敏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阿敏想在朝鲜自立,并拉杜度入伙。阿敏为何要拉拢杜度,杜度何人?
杜度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褚英当年被立储,然而,众皇子联合大臣将褚英废掉,褚英后被努尔哈赤处死,从另一角度来看阿敏和杜度都跟皇太极等人有杀父之仇。
首先说一下,皇太极并没有杀死阿敏。皇太极在阿敏身上定了16条罪状,经过亲王大臣们讨论决定,阿敏应当处斩,皇太极也想杀了他,但考虑到他征兆有功,于是下令免除一死,改为囚禁,阿敏被囚禁了10年后,最终病死在狱中。
阿敏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当年舒尔哈齐被囚禁的时候阿敏侥幸逃脱死罪,从此就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
阿敏骁勇善战,努尔哈赤也很看重这个侄子,于是将其封为和硕贝勒,在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中排行老二,皇太极继位后他又成为亲王。按理说阿敏做到这个位置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又要遭受杀身之祸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年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囚禁的时候,阿敏已经是25岁了,作为青年将领,他懂得如何隐忍——他一直潜伏在努尔哈赤的身边,伺机报仇,当然以努尔哈赤的强势,他是没有机会的。而阿敏出于对努尔哈赤的敬畏,也一直不敢表现出来。
但是等到皇太极继位后,他的心思就显露出来了,皇太极毕竟是跟他同辈,他面对皇太极的时候也没有面对努尔哈赤那样的压力,于是阿敏在生活中,处处显露出对于朝廷的不满。
阿敏是一介武夫,生性鲁莽、口无遮拦,再加上对努尔哈赤的积怨,经常在朝野上下对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冷嘲热讽,甚至有一次他还跟叔父贝和齐说,自己在梦中被伯父(努尔哈赤)捶打,但是被一条黄蛇给保护了。这么明显的暗示自己是天子了,皇太极肯定对他心有不满。
天聪元年(1627年),阿敏奉命率师征战朝鲜,朝鲜国王被迫求和。然而当朝鲜国王接受和议条件后,他却并不急于退兵。而是对随行的贝勒们说:“我一向羡意明朝皇帝与朝鲜国王居住的宫殿,无缘得见,现在既然来了,一定要进去看看。”
皇太极杀阿敏是满清***迈向封建集权的开始,阿敏是皇太极瓦解‘’四大贝勒共议国政‘’机制的牺牲品!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设立‘’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分置官暑,轮流处理国家机务;他们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其中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之侄,其余三大贝勒均为努尔哈赤之子。努尔哈赤殡天后,四大贝勒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在位初期,仍然沿袭‘’四大贝勒‘’共议国政机制。
后金***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以议政王会议为权利中枢的部落政治联盟,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个***利受到三大贝勒的制约,皇太极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内增强个人势力,对外征伐朝鲜和蒙古。在此期间阿敏因攻克明朝关内四城后在明军反攻时弃城而逃,成为皇太极问罪的借口,将其幽禁1632年病死狱中。
阿敏早期由于战功卓越,被努尔哈赤免死,其父兄则因图谋不轨以叛逃罪论处,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阿敏参与国政,皇太极第一次出兵朝鲜时阿敏迫使朝鲜国王投降,立下战功;但此次朝鲜之行却为阿敏诸子再次获罪埋下伏笔,阿敏死后被检举揭发有自立朝鲜王之心,皇太极大怒削其爵位牵连其子,阿敏家族退出权利核心。
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归顺,后金版图再次向南推进,同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清***向封建集权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阿敏之死大家心知肚明,大贝勒代善主动放弃共议国政的权利,军国大权均落入皇太极之手,与此同时皇太极重用‘’四小贝勒‘’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至此四大贝勒共理国政的时代不复存在!
其实阿敏忠心与否并不重要,皇权面前功高盖主无论是谁都要死;何况阿敏并非努尔哈赤一脉!
清初“四大贝勒”排行第二位的阿敏,至始至终都想另立门户,算不上有多忠于皇太极。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排行末位,虽然继承了汗位,其他三位并没有心服口服,尤其是阿敏和排行老三的莽古尔泰。
可以说,皇太极继位初期,八旗派系斗争激烈,各为旗主,他们以死效忠自己的旗主,对皇太极却阳奉阴违。
阿敏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也就是皇太极的堂兄,任镶蓝旗旗主贝勒,所以从开始,他就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阿敏的父亲与努尔哈赤本来还是很友爱的,后遇到战事不顺利,被责罚,也渐渐显露出要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的端倪,毕竟努尔哈赤的功业他贡献很大,侍功而骄,后来又发生舒尔哈齐要带领部属移居黑扯木一事。这也是明确的另立门户。
舒尔哈齐被囚禁而死,两个儿子被杀,阿敏提前知晓移居一事,知情不报,努尔哈赤要杀他。最后诸贝勒劝解,才免于惩处。天命六年,努尔哈赤率子侄焚香盟誓,告诫子孙,切勿同室操戈,阿敏就在其中,虽然阿敏的地位不一般,可是他骨子里另立门户的基因一直在。
皇太极继位,他也附议拥立,不过提出了条件。在努尔哈赤的灵前,阿敏派傅尔丹向皇太极提出:“我与诸贝勒议立尔为主,尔即位后,使我出居外藩可也。”
他要成为藩王,按照他的实力,必定割据一方,皇太极难以管控。皇太极听到这个条件也是非常的惊愕,如果其他人也要就藩,他统辖何人?认为这是削弱国家的力量,于是又问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说他曾劝阻哥哥不要有这些荒谬的想法,结果被哥哥责骂懦弱。
后金可能连努尔哈赤也没想到,能入主中原,统治三百多年,所以他们各旗都跃跃欲试,还停留在部落斗争的思维,阿敏的部下扬言谁怕谁,谁能把谁怎么样?其实,其他旗也一样,大汗不在,下面一阵骚动。
准确讲,清太宗皇太极并没有除掉阿敏,阿敏最终的结局和他的父亲舒尔哈齐一样——幽禁终老。只不过,舒尔哈齐死得早了些,让清太祖努尔哈赤躺枪、背上了屠戮兄弟的黑锅!阿敏则一直活到了崇德五年,前后被幽禁达十年之久!那么,清太宗为何要幽禁阿敏呢?
阿敏,清太祖胞弟——庄亲王舒尔哈齐次子。在背叛胞兄、阴谋自立失败之后,舒尔哈齐被清太祖幽禁,他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札萨克图则直接被大爷清太祖给杀了!盛怒之下的清太祖甚至想连阿敏一起杀掉,幸得清太宗等人求情,阿敏才免于一死。不过,在气消之后,清太祖为了安抚舒尔哈齐旧部,并没有吞并舒尔哈齐所属的牛录,而是将其交给了阿敏,并将阿敏养在了自己身边。正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舒尔哈齐死后,政治斗争、利益冲突的前提已经消失,兄弟曾经的情义反倒是凸显了出来。但舒尔哈齐已经死了,清太祖只能将这一切投射到了侄儿阿敏身上,像亲儿子一般对待这个侄儿。不仅给了阿敏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让其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一。所谓“四大贝勒”中,除了阿敏之外,代善、莽古尔泰、清太宗都是清太祖的嫡子!可见,阿敏在清太祖心中某些方面的地位甚至已经超越了庶出的儿子。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去世,生前没有明确指定汗位继承人。一时间,各派势力剑拔弩张、都跃跃欲试。为了避免祸起萧墙,在各大势力相互妥协之下,清太宗被推上了汗位。但是,彼时的清太宗实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为了安抚一众兄弟,清太宗作出了“四大贝勒联合主政”的承诺。自此,阿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只不过,在“四大贝勒联合主政”后面,清太宗还加了一个小尾巴——“以自己为尊”。而正是这个小尾巴,最终让清太宗利用权术顺利搞掉了其他三位,成为了真正的王者!天聪十年,在逼退代善、幽禁阿敏、气死莽古尔泰之后,清太宗正式去汗号称帝,改元崇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正所谓物极必反,清太宗之所以同意“四大贝勒联合主政”,无非是自身实力不占据绝对优势,为了避免内乱,只得妥协。换言之,阿敏等人实际上已经严重掣肘清太宗的权力了,他们被拿下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任何疑问。在成为大汗之后,清太宗很快便利用“以自己为尊”这一点大玩权术,对其他三方进行打击、压制。而阿敏就属于这三方之一,自然是清太宗的重点防范、打击目标。
天聪四年,清太宗终于等来了拿下阿敏的绝佳理由。阿敏在对明王朝作战期间,因为作战失利,竟然弃城逃回了关外。清太宗借此发难并无限上纲上线,居然给阿敏罗列了十六条罪状!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要命的一条就是——阿敏攻陷对李氏朝鲜时曾企图在朝鲜自立山为君、另立门户!这是什么?谋逆!仅此一点,就足以要了阿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