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与狼
一、原文:
赵简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大猎于中山,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读音zhì,凶猛)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传说中黄帝的弓。黄帝乘龙升天时,堕下一弓,百姓抱弓而号哭,因此后人名此弓为‘乌号’。出自《史记》)挟肃慎之矢(我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造的箭非常有名,用一进贡),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读音bū,逃跑)。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读音jiǎn,跛、瘸)驴,囊图书,夙(早晨)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读音yǎn,突然)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传说晋时预州刺史毛宝曾将一只小白龟放入江中,后毛为石勒所败,跳入江中,得白龟相助而活命。见《续搜神记》),隋侯救蛇而获珠(传说隋侯曾治愈一条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一大珠为报答。见《淮南子》),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二、翻译: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看山的'官吏们在前面引路,老鹰和猎狗排在后面,敏捷的鸟凶猛的兽,应声(弦的声音)而死的不可胜数。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简子吐口唾沫到手上跳上车子,拿起宝弓,搭上利箭,一箭射到羽毛都陷入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恼怒,驱赶着车子追赶它。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马蹄之声如同鸣雷,十步之外,看不清人马。
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来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早赶路迷了道,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伸着脑袋看着他说:“先生一定有志于救天下之物的吧?从前毛宝放生小白龟而在兵败落江时得白龟相助得以渡江活命,隋侯就了条蛇而得到宝珠,龟蛇本来就没有狼有灵性,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骨头长肉啊,(我)怎么会不努力效仿龟蛇的诚心(相报)啊!”
是的,这是山海经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翻译过来: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当然还有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去看看这几本书《山海经·大荒北经》《列子·汤问》中也有记载
在文言文中,关于深海的描述并不多见,因为古代中国对于海洋的探索和了解相对有限。然而,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海洋的零星记载。
例如,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了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后,秦二世秘不发丧,“令车载一石鲍鱼”,以掩盖尸体臭味。这里的“鲍鱼”指的是腌鱼,而腌鱼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也是深海中一种常见的鱼类。
另外,在《庄子·秋水》中,描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这段文字虽然不是专门描述深海的,但是可以感受到海洋的广阔和深邃。
此外,在古代文献中还有一些关于海怪、海妖的传说和记载,这些传说和记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海洋的神秘和敬畏。
总的来说,古代文言文中关于深海的记载并不多见,但是可以在一些文献中找到一些零星的描述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