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毅木讷近仁原文,刚毅木讷怎么读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12-28 2 0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其中的木、讷又怎样正确理解?

"刚、毅、木、讷,近仁″(春秋.孔子《论语.子路篇》)。

中国语言含义太多,一个字或词,除了本意外,还会引申出多种含义,特别是古文,常用极少的字词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单从个别字词强行解释,往往会出现谬误。因此,我们必须对照前后文,甚至对孔子的哲学观念做相应的了解,才能正确诠释这几个字的内涵。

现将这几个字(重点对木讷二字)分别解释于下:

刚毅木讷近仁原文,刚毅木讷怎么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刚强果敢。

毅:坚韧持久。

木:本指木属性植物。根据其特性引申为麻木、呆笨、不灵敏,又进一步引申出质朴无染的意思。这里显然是指后者。

刚毅木讷近仁原文,刚毅木讷怎么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讷:语言迟钝。引申为语言谨慎。此处亦指后者。

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孔子说:意志刚强、性格坚忍果决、秉性质朴无染、言语谨慎,这样就接近仁了。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仁矣”,刚指正直的人,毅,有坚强毅力的人,木指看上去有点呆头呆脑的人,讷,对言语反应迟钝少言寡语的人,具有这四种品质的近乎于仁德之心,而巧言令色,见风使舵的善于拍马屁的很少有仁德之心的人。

刚毅木讷近仁原文,刚毅木讷怎么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木讷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大智若愚的人,这种人一般是深藏不露,***不露相,越是有大志向和有大成就人看上去给人有点笨笨的木讷的感觉,这种人的智慧一般都是大智慧,他的内心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一是看事情眼光比一般人看的远。二是智圆,虽然他们看上去有点傻痴,但是他们的内心跟明镜似的,能把整个事态的发展的看的非常的透彻,了然于胸,三是他志大心胸广,遇事波澜不惊,处理事情是游忍有余!就如三园演义里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当时的刘备在曹操的手下任职,曹操一直对刘备有防备之心,并且有打算除掉刘备的意思,所以刘备韬光养晦,为掩人耳目,他闲来无事去菜园子种菜,隐藏自己飞龙的远大志向,一直在寻找龙归大海自由的机会。最终等到了机会出走摆脱了曹操的控制,从这说明刘备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象刘备这样故作愚笨,木讷有大志,并且有仁德之心的人,必成其大的事业。

再一种本身就是一个平常人,在乡下农村很多见,这些人是真的很笨,木讷,甚至是傻的可爱,这些人是真正老实人,内心很善良友好,常常是他们周围人取笑的对象。他们不会算计别人,不如人争,俗话说得好,傻人有傻福,是真正的仁德,仁者寿,仁是天德,必得上天厚福!

所以我们做人还是要做到正直,善良,不巧言令色,对人应该诚恳,真诚不虚伪,以爱人之心修仁德之福。

13.27.[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①。”

[原文通释]

孔子说:“刚强坚定质朴不尚空谈,就向仁靠近了。”

[注释]

①刚,刚强。毅,坚定不动摇。木讷,质朴而不愿意空谈。木,质朴。讷,音nè,语言谨慎或不善言辞。近仁,近于仁,向仁靠近。

[解读与点评]

《四书集注》说:“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刚毅木讷”正是前几章所说的君子形象。孔子肯定“木讷”是因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第24章),君子“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第22章)

谢邀!

打个比方,金庸先生笔下的靖哥哥就是“刚毅木讷”的代表,他符合古代中国君子的所有标准。(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不喜欢郭靖,认为敦靖太***,太虚伪,当然也有人指桑骂槐,因为金庸先生也是木讷之人。)

木,说穿了就是笨。俗说话,你怎么笨得像一块木头?《红楼梦》里不也说“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

其实这个“木”字除笨以外,还有一个特证就是“拙”,拙在古代审美之中是褒义词,以拙为美,大巧若拙等。

因此,这个木指的就是拙,可以延伸为天然,质朴,生态,原始等等。

讷,就是不善言辞,不爱说话,或不会说话。正因为不善于表达,所以才更倾向于实际行动。善言者不善于行,心动不如行动,说时容易做时难,这些俗语都是从“讷”字而来。

木,就是本份,是务实,是诚恳。

讷,就是行动,是执行,是落实。

木讷,小可认为是原于老子,因为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从字义来看,木的反义词是巧,讷的反义词是辩。

孔子不喜欢嘴皮子利索的人,因为他之所以失败,几乎全是嘴皮子利索之人从中作梗,比如晏子。

木,有守拙意,用老子的话讲“知其雄守其雌”,不滥于凸显自己。讷,寡言为讷,本意应该是不讲不对、不适、无用、无礼的话,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连起来是孔子推崇的一种自修为己的君子人格,刚直不阿,坚毅勇敢,藏拙守愚,寡言少语。真要具备这些人格,真的只能自修了,因为缺了沟通交流与影响。

不气馁不言弃出自论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不气馁,不言弃”这句话并不是直接出自《论语》,而是后人根据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提炼概括出来的。它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积极态度,与孔子所倡导的“刚毅木讷近仁”等思想相符合。

《论语》是孔子的***们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语录文集,其中包含了孔子关于仁、义、礼、智等方面的思想。虽然“不气馁,不言弃”这句话没有直接出现在《论语》中,但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为这种态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依据。

因此,我们可以说“不气馁,不言弃”这句话与《论语》中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直接出自《论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