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tamoadmin 成语查询 2024-05-27 13 0

勇冠三军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

“勇冠三军”一词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见到,《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有这样的话:“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

说的是袁绍手下不乏可用之人,颜良、文丑英勇善战,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

可以看出,“勇冠三军”指的是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这里的“三军”,并不是指具体的军队,是军队的统称。

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常引用的一句古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军队的首领可以改变,可以换人,但匹夫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图:关羽剧照

比如,长平之战中,廉颇坚守不出,消耗敌军势力,秦王派人去施离间计,赵王上当中计,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来代替廉颇,导致大败。廉颇被换掉,就是“三军可夺帅也”。

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现实中不少人对此却没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缺乏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

那些目标不坚定,方向常改变,见异思迁,见硬就回,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经不住任何失败和挫折的人,是做不了成功者的。

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勇冠三军的三军在封建王朝泛指的是前军、中军、后军。它是由上军、中军、下军,或左军、中军、右军等称谓演变而来的。过去最早时期,讲究的是行军布阵,各司其职,正面作战,就突显了主帅或主将武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性。但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着历史的发展,行军打仗单靠勇冠三军的匹夫之勇是不行的,这时的勇冠三军更多的是需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才能赢得战争。现在中国的三军是海军、陆军、空军。不过我国又多了一军:被称为定海神针的火箭军——导弹战略部队。

勇冠三军指的是谁?

李广。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

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军士都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驰去。李敢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去,一直穿过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过敌人的左右两翼再回来,他向李广报告说:“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下来。

接着李广布成圆形阵势,所有的人都面向外,匈奴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将要用尽。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发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敌人的裨将,射杀数人,敌人攻势逐渐减弱。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

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

历史上有哪些勇冠三军的名将?

蒙恬、赵牧、白起、廉颇、王翦、韩信、英布、彭越、关羽、赵云、张飞、马超、吕布、黄忠、魏延、姜维、李广、马援、霍去病、岑彭、祭遵、王常、岳飞、狄青、杨业、杨延昭、戚继光、郑成功、文天祥、史可法、常遇春、徐达、李自成、张献忠、石达开、洪秀全、陈玉成。

将在谋而不在勇!在古代真正的战场上,很少出现武将单挑的场景。而在评书、演义、平话与***中,两军对垒,武将单挑的场面则比比皆是。像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濮阳城外,吕布独战曹军六员大将,许褚、典韦、夏侯渊、夏侯惇、李典、乐进六将共攻吕布;关羽万军阵前斩颜良、诛文丑;张飞酣战吕奉先;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斩将搴旗,力闯万军阵,救助后主;定军山黄忠刀斩夏侯渊;潼关下,马超击败于禁、战败张郃,大战”虎痴”许褚……,太多的单挑,就不一一列举了。《水浒传》中,好汉单挑决斗的场景,更是俯拾皆是。那么,真正在历史上勇冠三军的名将都有哪些呢?我的理解是”将在谋而不在勇”,比如白起、韩信、吴起、王翦、卫青、诸葛亮、周瑜、徐达、刘伯温、等人,他们均以谋略闻名于世,却从未见他们亲自上阵杀敌,你能说他们不是”勇冠三军”的名将吗?当然不能。不过,文武全才的历史名将,也不乏其人,比如西楚霸王项羽,抗击匈奴的霍去病,残唐的李存孝、抗击金兵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抗清名将李定国、***的郑成功、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收复祖国新疆的左宗棠……,他们都是”勇冠三军”,战功赫赫的千古名将。

严格地说,一个都没有。

将在谋而不在勇,只有勇冠三军一条的只能算斗将,那都是匹夫之勇,早晚是炮灰,没资格当真正名将!

给你举些例子掰一掰:

你大概觉得西楚霸王项羽是一勇之夫吧?错!人家是学“万人敌”的好吗?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也别嘲笑项羽“不肯竟学”,人家是有这方面天赋好吗?你以为随便那个不怕死的,都能打赢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吗?

再看垓下之战:

《史记·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

陈汤

东汉时期,匈奴郅支单于称霸西域,最后自大到无端***汉外交使节的地步。郅支单于自以为汉朝西域都护兵马不足,又没有圣旨来调动兵力,他有的打。但是甘延寿和陈汤当机立断,***传圣旨,令西域各国聚集联军四万多人,一路过沙漠,将郅支单于击斩。他们用行动来告诉世人,汉朝是大国,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条!

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千古之下,掷地有声,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今响应。

江山代有才人出,雄伟中华永傲立!

陈庆之

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北海王元颢投降南梁。梁武帝派将军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回北魏当皇帝。七千人马,怎么看怎么有点儿敷衍了事的味道,偏偏人家陈庆之就用这七千白袍梁兵,在睢阳破敌七万,在屯考破敌两万,在荥阳破敌四十万,北魏皇帝和洛阳守敌不战而逃。一年零两个月之内,陈庆之就用七千兵力,攻占三十二座城,胜利四十七场,把一***硬抬生托上北魏皇帝宝座。

有没有点儿那啥啥之狐——初代隆美尔的意思?

刘仁轨

中华把撮尔小国灭了千年的首发,朝鲜白江口之战不但打的日本全军覆没,更让日本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铁心做小弟。可惜生在***,一个名将璀璨的时代,日本那旮瘩连说书人的法眼都入不进去,刘仁轨万人斩功劳的日本祖宗大仇人,与唐朝众名将比确实那个了点。

好比今天美国,一个将军要是战苏联,绝对大吹特吹,一个将军要是打古巴,谁好意思提。怪只怪当时中国整体性战力爆表,反而刘仁轨将星暗淡。

勇冠三军是什么意思?

勇冠三军,汉语成语。拼音:yǒng guàn sān jūn,意思是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出处《答苏武书》。

中文名

勇冠三军

外文名

peerless or matchless br***ery or valour;di...

拼音

yǒng guàn sān jūn

出处

《答苏武书》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