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对名人传记做过研究,但是我非常喜欢读名人传记。
《林肯传》;《富兰克林传》;《卡耐基全集》这三本传记我都有反复看过,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
名人传记会告诉我们什么?
我认为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名人的成功和失败经历。
看名人的失败了解他是如何度过黑暗时期的,对于我们有非常大启发。
比如我看《卡耐基全集》。原来一位作家,演讲家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甚至怀疑自己会找不到老婆。读过这里,你会不会心想,名人原来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挫折和迷茫,你在心里会对于自己的现在会有释然的感觉。
后面卡耐基又做了什么让他成为一个演讲家?原来是在学校,他了解到女生喜欢会演说会交际的男孩子。所以,为了解决单身的问题,他也报名参加演讲俱乐部学习。
有意思的是学习演讲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卡耐基也怀疑自己不是演讲的料,甚至被打击到患有抑郁症。
我完完整整看完的第一本传记是《阿伯拉罕•林肯》,从此我对传记异常的着迷。唐太宗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传记所写的内容都为过去式,所以可以是“古”,又由于涉及人物,所以是“人”,所以读传记我们能知兴替,明得失。
名人传记只是再现了名人大概一生走过的路,而且加入了很多作者个人的观点,读者再读的过程中又再加入自己的理解,所以读了意义不大,不过可以直接读名人自传或语录,综合自己经历进行理解。
我国名人传记经历漫长的历史,从文史不分的纪传体到文史分家史体传记,又从杂体传和纪传发展到传级文学,以及一方之志的人物传记的出现。
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出现很多生动的人物。
司马迁书写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标志着人物传记的成熟。
到了魏晋,文史开始分流,文学家注重辞藻和形象,而史学家注重细节准确和表达真实。
唐代杂传体比较多,像碑铭,传状,自传一类的比较多,出现了很多佳作。
明清时期主要是方志,重在书写人物。
近现代大多的写人物传记,一般对社会贡献比较大的,或者影响比较的深的,也有自己觉得自己不错的都写自传等。
就以林语堂自传《我这一生》为例子吧
第一,介绍他自己的一生的事迹,从小到大的一些有意义的事。
第二,讲述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思想和精神。
传记是个人最喜欢的一类作品,陆陆续续读过科恩、梵高、费曼等人的传记,有时候,我甚至也会把一些纪录片当做是传记来看,比如列侬,莫扎特,贝多芬,坂本龙一,玄奘等的纪录片。
个人觉得看“名人传记”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永远能从中发现光环背后的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他们的生存条件、社会氛围不尽相同,但他们日常跟普通人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的视角可能也会关注一些油盐酱醋茶,他们身上各有各的缺陷,一路上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脑海中也会有诱惑与挣扎,内心也充满种种矛盾,但最后漫长的一生过去,他们成为了他们自己,而不是另外任何一个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经常能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找到相似之处,或是处境上的,或是情感上的,我称之为共鸣,而正是这些共鸣,在人生低落处,生活平庸时,给予我力量。比如科恩的慧根,梵高的边缘感,莫扎特的调皮,贝多芬的抗争,费曼的有趣,玄奘的执着,他们会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跟你对话,并陪伴你继续前行,每一个普通人,只有很小的概率能成为一个名人,但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你自己,我们这一生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