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的人家境不好但是却有许多人整天议论家长里短,这些人什么心态?这种事情在农村确实不少。这些人不劳动,闲得无聊,无事生非,整天喜欢对人家说三道四。即便自己没钱,还要取笑比他们穷的人,这样才能找到平衡点,满足他们病态的的心理。
谁***前不说人,谁***后没人说?
人是群居“动物”,凑成一块儿,就是叽叽喳喳啦呱,哇哇啦啦说话。并且总是东家长西家短,北家丑南家俊的。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甚。
原因当然是农村分农忙和农闲,农闲的日子里,人们活儿少,三五成群,七八凑堆儿,尤其那些长舌宽嘴的女人,那是叽叽歪歪没个完。
这种人,脸上一脸灰,却专瞅别人没洗手,说起人家的不是来,那叫一个起劲儿,唾沫星子满天飞,外加找手划脚张牙舞爪……
世上人一堆,各有各的“脸“。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他就好这口儿,别人拿他也没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会。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只要我做的正确,日子久了,自会恢复正常。既便是造谣生事,到头来也是不攻自破。
但这里有一条,要是牵扯到原则问题,或遭受到人身攻击之类的,则要勇敢的去掰扯掰扯了。
环境越是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往往一些无所事事的“闲置人等”便三个一群、五个一党地“张家长李家短”搬弄是非,这也应了那句“没人背后不说人”了,你闲聊倒也罢,恕不知往往引起太多的是是非非,确实可恨。
针对这个问题,绿蔷薇有以下观点。
观点一:
农村普遍文化程度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直接,容易受人煽动。
因为上学少,见得世面也比较窄,接触到的人也大多是同等条件的。对待事物的认知比较直接,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儿”的道理。人的情绪,思想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当一个人挑起一个话题的时候,别人就顺着这个话题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猜测议论,缺乏自己的主观判断。
观点二:
民风民俗的影响,喜欢串门聚集。
农村有一种习惯,吃完饭,没事喜欢串门,坐大街,习惯聚集式相处模式。
我是农村长大的,村里叫“大队”,然后按照居住位置又分为几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一个那种人工推着的碾子,供村民压玉米面,豆面的。那个地方就是这个小队的聚集点。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男女老少都开始出门了,大家三五成群的聚在碾子周围,你一言我一语的,东家长西家短,各种八卦。
所以,农村人家几乎没有秘密,人民的眼睛可雪亮了!😀😀😀
这种人要么是整天闲着没事做,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背后议论。
要么就是显摆显富的,证明自己有多能耐多了不起似的,永远用一种俯视的眼神看别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所谓的”成就感”,殊不知自己才是最可怜最脆弱的,甚至连仰视和正视的勇气都没有。
不管是哪一类,即使你再富有,再有权势,在我眼里都是个P,不屑一顾。
人家家境不好,影响到你了吗?人家伸手向你讨施援了吗?还是你给过些援助或是做过哪些慈善公益?
我想这些你们都不曾有,既然没有,你又有什么权力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
生活源于简单,简单便是快乐!